【贵州日报】当科幻照进现实!国内最大现代化单体露天磷矿山迸发惊人生产动能
位于黔南州瓮安县与福泉市交界,国内最大现代化单体露天磷矿山——贵州磷化集团白岩矿区穿岩洞矿,以其恢弘的阶梯式露天矿坑闻名。从高空俯瞰,矿坑南北绵延1.65公里,东西横跨1.2公里,呈阶梯状层层下探,如同被巨斧劈开的山体褶皱,裸露的灰白色岩层与黄褐色矿脉交错,展现出地质演变的磅礴肌理。
这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景,被《流浪地球》导演团队选中,成为影片中的现实原型。
当科幻场景照进工业现实,穿岩洞矿正迸发出惊人的生产动能。3月5日,记者在矿坑现场看到,运输矿石的车辆如蚂蚁队列穿行其间,与矿壁上的机械臂、推土机构成动态的工业韵律。
就在1月份,穿岩洞矿以“开局就是冲刺”的姿态完成矿石送选43.70万吨,创单月新高。
据贵州磷化集团官方公众号信息披露,企业提前预判了2025年一季度矿石的高位需求,科学优化生产布局,1月份优化调整剥离区域,优先安排靠近矿体的剥离作业,优先爆破、铲装、排土,有力保障了1月份矿石的高产。同时,为春节准备a、b层矿爆堆30万吨。
穿岩洞矿段不仅是贵州磷化集团自有矿山中磷矿石储量最大、露天开采规模最大的矿段,更拥有长达26年的开采服务年限。自2015年建成投产以来,该矿段已成为集团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,为现代化肥、精细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三大产业赛道提供了稳定的矿石供给。
依托穿岩洞矿等标杆项目,黔南构建了“科学开采—绿色转型—产业链延伸”的全周期发展模式。距矿区50公里外,总投资220亿元的贵州江山-瓮福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项目正加速推进,将低品位磷矿转化为新能源电池材料,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。
近年来,以磷为媒抢抓西部大开发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机遇,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,积极布局以磷资源为基础的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,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从无到有、由弱变强,仅用了3年多时间,磷系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值规模超500亿元,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加工基地,实现了磷由“肥料”变“材料”。
【新闻延伸】穿岩洞矿露天资源储量达8795.22万吨,五氧化二磷平均品位27.95%。作为国内行业领先的现代化单体露天磷矿山,其矿区面积广阔,达到约4.21平方公里。该矿段在推进“富矿精开”方面不遗余力,通过科学的开采方法和先进的技术装备,实现了矿产的高效开采,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影响。2024年,穿岩洞矿全年完成矿石送选406.39万吨,再次稳居全国单体露天磷矿山之首。(图文转载自贵州日报天眼新闻)(审校:刘莎、任克剑、尚秋羽、廖荣素)